每一个玉雕师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顽皮的孩子。
──── 玉雕物语
最难忘小时候小伙伴们你一个我一个地来家里躲猫猫捉迷藏了,房子无需多大,塞满东西足够让大家躲藏。光线无关强弱,一条粗糙的厚毛巾足够蒙蔽你的双眼;衣服不挑新旧,一轮又一轮你追我逐的嬉闹后大家都是一个土样……那时,东磕磕西碰碰,谁都不会太在意衣服弄脏了多少或是手臂被桌椅伤着了,玩得开心就好!
作品里小男孩的眼睛被紧紧地遮蔽着,衣服脏脏的,周围都是家具和其他东西,因为看不见也怕踩到撞到,他微微弯下了腰,缓缓地移动着碎步,并将手伸出去探了探——“咦?”摸到了什么?小伙伴们藏得太深,一个个都不见身影,似乎就他孤身一人;四周是那么的安静,安静到他的手指碰到椅子的时候慵懒的小猫咪应声动了动耳朵。
作品里的家具以及小猫由一整块长19厘米的黄色金膏玉连体雕刻而成,线条直挺,结构复杂,难度较大;另外人物和椅子的造型比例合理,排列参差有序,疏密得当;小孩与小猫的雕刻生动可爱,整件作品动静相宜,耐人寻味。
姜盛灵《咦?藏哪儿啦》
接下来向大家分享整个创作过程,它的过程更加曲折婉转,作者为这件作品忙碌简直可以拍成一部文艺电影了,接下来本文向大家娓娓道来。
主人公名叫姜盛灵,简称小姜,湖北人。自幼喜欢绘画,曾在2008年以湖北省美术联考全省第三、高分通过央美广美和湖美、校考多校专业第一的良好成绩考入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首饰设计专业。2012年毕业后分别在三家珠宝公司从事黄金、和田玉及翡翠相关产品的设计研发工作。
不过玩玉雕是上班以后有了收入玩起的爱好,便靠业余那零零散散的时间买料买工具自学玉雕。不过小姜很快就上道了,由于功底扎实,悟性强,不少作品在一些玉雕赛事如天工奖上都有不小的收获,比如说这件作品就是今年11月参赛天工奖的作品。
小姜的内心独白: 制作这件作品的初衷也是为了参加11月份的玉雕大赛。当然,与其说是去比赛倒不如说是去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向别人分享属于我自己的观点和看(一个人的作品能够直接地反应出这个人的思维和想法,至于说是开放还是保守还是怎样,那得看观众的美学欣赏水平和眼界的高低了。所以一件作品如果不好,有可能真的不好,也有可能是你的欣赏水平不够)。
要说做活先得谈原料。一直都期待着拿块高品质的翡翠做件精品参加比赛,但想法很好,可惜金钱不够,没办法得更换设计另寻他路,正所谓选择难无非就是一个字——穷。不同的石/玉料有其不同的天然属性,或通透、或油润、或坚硬、或多彩......因为这块金膏玉是黄色,大部分木制家具也为黄色,所以量身定制了一套迷你家具,可爱
(不过现在看来,这最初的设计立意不及后面修改后的那么好,如何欣赏请接着往下看)。
小科普
金膏玉,玉如其名,色如金,与紫绿玛瑙同产于陕西秦岭一带。拥有十分柔和的色彩,却不失黯淡的细腻温黄,玉质非常细腻,颜色从艳丽的深黄到温顺的浅白色。其质地细腻,颇具玉石之韵,色泽鲜明而且纹理整洁。
在料子上画好了具体大小尺寸,接着就去旁边的海天古玩城168赌石店小朱那切料了。特别感谢美丽可爱洒脱的小朱同学为我提供免费的切料帮助,感激不尽!
设计雕刻过程
大型
雕刻
精修,一料成型
但是,意外发生了
(当然跟心情不太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玉雕师傅平心静气是多么的重要啊)。
一般情况下此刻除了精神崩溃、抓狂、想发飙基本无言以对了,但当时自己竟然特别安静啥想法都木有,大概傻了几分钟吧。不过说实话当时自己的小心脏确实碎了一地,可很快又扫起来装上了,做甚?当然是马上给卖原料的打电话再买一块原料啊。
。。接下来的那几天一边继续跟踪原料更新的情况(包括一块青玉原料),一边考虑如何修改设计图以防万一找不到新材料。很荣幸,结果总是向最坏的那边发展:不仅金膏玉没有,青玉料也没有俗话说人一旦倒霉不幸起来他会接二连三地走霉运,这不,不仅原卖家没有,就连其他几家跟商量好了似的统统木有
虽然原料供应商都说找到了会立马通知我,但是时间紧迫不能等了
。终于,作为一个设计师该有的应急能力,原先的设计稿修改为:断掉的地方放置与家具相应大小的一个小孩。可是,至于小孩是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呈现又是一个头痛的问题
:放椅子上坐着看书?蹲着玩??藏着???也想过像小侄子前段时间扶着桌椅蹒跚学步的样子,但问题是整件作品的视觉和思维仅局限在他学步这个瞬间,虽然也可以很可爱,但意境还不够宽广;而且怎么放、放哪里还是个问题(依旧以毫米为思考单位),放不好很容易导致作品整体视觉平衡感失衡。
又琢磨了两天,最终确定为蒙上眼睛捉迷藏的状态
:站在两椅子中间(平衡感确定),微微弯腰,头稍抬、微侧(都是捉迷藏时自然的本能反应),一只手抬起碰到了椅子(咦?啥东东)——这正是嘴巴做出反应的原因,另外一只手很自然地弯曲。为了不使人物为单调的纯白色,设计的时候故意将头发留皮俏色,原料上薄薄的一层黄皮像极了涂的颜料
(看下面的原石图片就知道绝对不是涂的啦)。石料上长的脏点也长到了小孩身上,求之不得的神来之笔
:小孩子们躲躲藏藏哪有一身衣服依旧还干干净净的,东擦擦西磕磕就这么弄脏
),小朋友的天性使然嘛!
此外,在意境上较之前的设计更进一筹仅一块毛巾就道出了作品里其实还有其他许多看不见的人物,正如国画里的留白,虽不着一笔一划,但已包含了所有需要的内容:如齐白石的虾,虽无半点水墨刻画水纹,但无水处皆是水。具体再讲个故事如下:
我国古代有一次画师之间的比试,要求的主题是:《深山藏古寺》。画师们纷纷。
第一种意境:古木苍郁的山林中,古寺露在半山坡中;
第二种意境:山林中隐现寺院的局部;
第三种意境:山林中只露出一支旗杆;
第四种意境:一个小和尚在山脚下的小溪边打水。
最后大家一致公认第四种意境的画作是立意最深远的,技惊四座,拔得头筹。没有画古寺,却通过小和尚打水暗示出附近一定有寺庙,而且庙一定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把“深山”和”藏”的意境都表现出来了
修改后的设计与上面的事例如出一辙,不是吗
观众会更加情不自禁地去猜测其他小孩藏哪里了,他们藏得一定很开心很隐蔽;此外,还能引发观众联想到他们自己小时候躲猫猫时的情景......(我自己小时候跟玩伴们在家躲猫猫/捉迷藏的情景历历在目啊,唉——那些回不了的过去)。
附上孩童的创作过程
原石
设计
雕刻
完成
整体
背面
这件作品从当初的一个不小心雕失败了到如今的焕然一新,也不知道算不算是因祸得进步得升华。将失败进行到底,期待后续比赛的结果。
数天后
又数天后
。。。
这件作品出现在天工奖的现场
也许它并未引起评委的注意
也许是其他作品太抢眼
但对于作者来说,什么奖项已不是那么重要
最重要的是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进行了抒发
相信很多人都有共鸣
作者作品题外话
长大了的我们何尝不是在继续着儿时捉迷藏/躲猫猫的游戏,它处处存在着:职场、爱情、情亲、成长路上、奋斗过程、金钱关系......不管你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这场游戏你始终与它同在。
当你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你就开始了人生第一回合的躲猫猫,只不过这次你是藏起来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们都盼着早日把你找出来。
活着的时候,捉与藏你随时转换着角色,但当你死后,你就一直躲了起来——躲到比天荒地老更长,躲到比海枯石烂更久。这便是你人生最后一次漫长地充当躲的角色,你藏得太深,终于没人再能找得到你,也没人再愿意辛辛苦苦地去找你,直到世人将你遗忘(难怪有人说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也难怪有人说不要恋上睡懒觉,因为将来的某一天你会睡得比很久还要久)。
既然是捉迷藏,那肯定也有轮到你来找其他小伙伴的时候。可当你渐渐长大,你会弄不明白大家都藏哪里去了,为什么找到他们会变得那么的难。儿时最亲密的玩伴躲起来不见了;成家后的哥哥姐姐也藏了起来;多年的同班同学也好久没露个面了......甚至连你公司曾经的死对头也不见了踪影!最后,你的世界只有了你自己,你好像成了孤身一人: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喝酒,一个人旅行,一个人跳舞,一个人傻笑,一个人发呆......就像作品里的那个小男孩,舞台上仅仅能看到他一个人,灯光下的他显得那么的刺眼那么的色彩分明,其他伙伴早已不知深/身藏何处,可小男孩还在找他们。
当然了,有些人藏起来跟你玩躲猫猫的游戏你是大可不必去寻找的,比如生活或职场里当面一套背面一套损你的小人。还有只藏不找、不遵守游戏规则、破坏游戏气氛的人,那些自己犯了错却拿你当替罪羊的正是如此;最现实最直白的躲猫猫游戏有两个:一个就是有些人在你面前大吹特吹自己多仗义、多大方、多慷慨、多有钱......可当你说你缺点资金做点小买卖的时候他们瞬间沉默了熄了火,然后闷声不吭或找借口离开了,其实你也没打算向他借钱;另外一个就是欠债还钱,躲债的躲得比老鼠还专业(看来与钱有关的都很现实)。
PS:人总是要成长和面对,大家都很忙,都有属于自己的小世界。游戏既然已经开始那就坦然接受,寻找的时候,找得到的尽力去找,找不到的也不要勉强;躲藏的时候该深藏不露的时候一定不显山不露水,该出现的时候也可以主动现身让大家发现。要做的无非就是直面规则,彼此珍惜,坦荡生活!
世间技巧无穷,唯有德者可以其力。
世间变幻莫测,唯有人品可立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