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首页
BBS
翡翠玉雕
果核木雕
花卉盆景
匠人视频
匠人学堂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雕刻工坊
»
首页
›
花卉盆景
›
庭院小景
›
折扇*团扇| 藏在袖间的微型山水,装走一整个夏天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折扇*团扇| 藏在袖间的微型山水,装走一整个夏天
[复制链接]
143
|
0
|
2020-12-19 19: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雕刻工坊:www.sukuo.cn
►序
进入深夏,燥热的天气搅得人不安。
厌倦了空调,就会想要一把团扇。
伴着西瓜和静夜,送来阵阵清凉,那扇底的微风想来也是婉约多情。
正文
▼
唐寅晚年隐居在苏州桃花坞,常与文人墨客聚饮,亦常常雅兴大发便在画上题诗一首。在他画的《秋风纨扇图轴》中,一位美人拿着一把大纨扇,旁边有四句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事详细看,大家谁不逐炎凉?”写的是美人与纨扇,却看透了人间冷暖,这首诗也让团扇和苏州有了联系。
-
团扇又称纨扇,圆形或近似圆形扇面有柄的扇子。扇与书画成为一体,最早见于晋代王羲之书六角竹扇的轶事,当时有位“老母”,“持六角竹扇,求书于王羲之”,“羲之为书五字”,她售出时便由十二文涨至“百文”。生意这么好做,为什么不叫王羲之多题几把?史书没说,不得而知。今浙江绍兴蕺山南边有“题扇桥”,相传便是王羲之题扇处。自此小小的扇面更有了其特殊人文风情。
-
既然,有人带头在团扇上题字作画,而且看上去确实很美,此风就一发不可收了,以至于执一把啥都没有的“素扇”,都不好意思出门。扇面上的书画,或直接以书墨,或以刺绣,既绘山水楼台、草虫花鸟,又有诗词歌赋,精巧雅致。有的人还嫌不够“拉风”,还为扇子配上扇坠、流苏、玉器之饰,也不知道他们都怎么想的。这样的扇子不仅女性爱好,文人雅士也几乎人人手持一把讲究的画扇,以表个人审美喜好。这不是我胡说八道,有大诗人王昌龄《长信愁》诗为证:“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团扇摇身一变,成了装逼利器,不仅仅是为了扇风取凉,已然成艺术品了。
-
从历代散见的泳扇的诗赋散文来看,团扇盛行于西汉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间。宋以前称扇子,都指团扇而言,宋代以后又与摺扇并驾齐驱,深受妃嫔仕女、文人雅士的喜爱。
团扇,也叫“宫扇”、“纨扇“、“合欢扇”。多使用在古时候的皇宫中。团扇有柄,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八角、瓜楞、蕉叶、梧桐、椭圆、海棠、长方、曲线之形,扇形丰富;扇柄多以木、竹、骨等材料精心雕刻制作而成;用扇坠、流苏、玉器等作为装饰。有的以
檀香木
制成,一扇在手,芬芳四溢,素手执扇,相映成美。
《杖扇新录》中记载: 近世通用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诸式皆倩名人书画,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类。
-
明中期后,随着折扇的流行,团扇的使用日益减少,至清朝中期几近消亡,直至清中期阮元得到一柄宋代马和之与杨妹子合作的团扇,照样复制分赠友朋弟子。从此之后团扇复现于世间,流行于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庶民百姓。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记载了数家杭城里专卖扇子的著名老店,包括中瓦子前徐茂之家扇子铺、炭桥河下青篦扇子铺、陈家画团扇铺,可知“画团扇”也有一家专门店。热闹的杭州大街从早到晚都有店家开张买卖,在包罗万象的商品中,亦包括各式扇子。早市卖有细画绢扇、细色纸扇、漏尘扇柄、异色影花扇,夏秋之时所卖的应时物品则有细扇,夜市也有卖梅竹扇面儿,张人画山水扇。
可见“画扇”已成为一门专业,还依照绘画风格和题材加以区分,具有多样类别。邓椿《画继》中也记载一位南宋画工刘宗道,“以画扇为业,作一扇,画数百本,出货即日流市”。《图绘宝鉴》中南宋时迁居临安的开封人赵彦,选择不进入画院,在城中开店,以画扇得名,擅作人物山水。由此可知,宋代画扇市场已相当成熟,以供应大量的市场需求。
_
团扇小品/艺用两全
#艺术 #传统技艺 #刺绣
在唐宋时期,还有一种刺绣团扇,扇面为纱罗,非常稀罕。清朝闺阁中的才女们,以扇为屏,执笔作画,或提笔留诗,再用针绣出轮廓,完成后留下作画者的款印。在素手纤纤,飞针走线中,为后世留下一件件溢满香馨与才情的作品……
宋元时期的团扇,多用罗或绢制作扇面,且仅用一面或作画或书法。直至明清时期,方兴两面绷绢、纱、罗、绫等,同时增加了瓷青、泥金、湖色等彩色面品,并以绘画、缂丝、刺绣、贴花、抽纱等作为艺术加工,吸引了无数能工巧匠、文人墨客,其中也不乏有名人高手为之精心设计,苦心制作,使团扇书画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
据《西吴蚕略》记载,团扇的扇纸除以上各种材料外,在明清时期还有一种制作扇面的材料“自成绢”:利用将要吐丝作茧的蚕,放在光滑的平案板上,让蚕在其上面来往吐丝,形成一缕缕一层层杂乱交错的丝絮片。这种自成绢可剪裁成团扇扇面,亦可裱制成折扇扇面。在其上面写字作画与一般纸、绢有很大的差异,它对水墨、颜料的吸纳性较差,但却能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效果。
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中记载了几位善于画扇的宋代画家,他们的扇画虽未流传下来,却可知在北宋时,于扇子上作画已成为专门的创作项目,与一般绘画有别。北宋著名禅僧惠洪觉范在生绢扇上画梅,“灯月下映之宛然影也,其笔力于枝梗极遒健”,可见他善于描绘梅树枝干的姿态,所画很可能是墨梅。北宋画院里的画师战德淳则擅长以山水画扇,“红花绿柳,清江碧岫,一扇之间,动有十里光景,真可爱也”。
-
-
从元代起,在团扇上绘画题书的情景开始呈衰退态势,而这种态势到明代就更加明显,从而将在团扇上作书画的主流拱手让位给折扇。实际上,古时候的男性也用团扇,只是到了明代,团扇才渐渐变成了女性的专用之物,正规的场合男性都开始改用了折扇。
清咸丰时,团扇又开始重新兴起,并在清末时大肆活跃于书画家的案头。清末所制团扇,其形制以圆形为主,一种为两面无骨的团扇,另一种是扇柄穿过其中一面的扇面,将画面平分为二,另一面则无骨。由于扇骨将画面一分为二,因此可供两人合作书画,相映成趣。清末时的团扇,除了有黑绢、瓷青等品种外,往往多是一面素绢,另一面为洒金绢。泥金地的绢,看上去十分富丽,非常适宜作青绿工笔,洒金绢则宜作书法。
清朝的团扇画,山水花鸟人物都有。此外,随着金石学的兴起,在团扇上作隶书、金文的清朝团扇书法成为一种风尚。
_
文人折扇,夏日里的一股“清风”
#艺术 #传统技艺 #童真童趣
江南四大才子人手一把,不拿扇子都不好意思说我有才!
自古以来,集实用与赏玩于一身的扇子一直深受我国文人的喜爱,并成为文房雅物中的重要一员,被称为“仁风”“凉友”。的确,当扇子与书画、雕刻,特别是名人书画结合在一起后,便从简单的生活工具上升到了工艺品甚至文化载体的高度。这种工艺、艺术、文化的完美结合,更多地体现在折扇上,因此折扇素有“文人扇”之誉。
折扇的起源,有不同说法。王雪涛《画扇》说:“南齐时就有了折扇,而在折扇上进行书画创作始于南宋初期。”更严格的考证认为折扇是北宋时由朝鲜传入的日本样式。
11世纪经高丽传入我国,自明中叶后普遍流行。明永乐年间,成祖朱棣喜爱折扇卷舒之便,便命工仿之,或许是因皇上的倡导,明代成为折扇流行的开始。清朝是折扇大发展的时期,扇子在文人官员间的使用更加频繁。民国时期成为扇画发展的又一高峰,赏扇藏扇蔚然成风,文人士大夫以藏扇为雅事。此后,扇子便不再只是用以生风凉的工具和一种艺术品,开始成为一种身份、地位和趣味的象征。
张大千曾说:“在文人社会中,扇子并非是用来搧风取凉的,如果为了搧风取凉,何必要请名家来写、来画扇子?扇子最重要的作用,是代表持扇人的身份。手持一把扇子,字是谁写的,画是谁画的,扇骨是谁刻的,别人从扇子上就能看出你的身份、地位,比现在用名片有效多了。”
臣子们于端午时节获赐翰林名公书写格言的扇面,如沐仁风。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除沿袭宫廷端午赐扇传统除,更于扇面亲洒辰翰。从此,竹折扇“自内传出,遂遍天下”,无论宫廷还是民间,使用折扇形成习俗。
-
-
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或为他人收藏,或赠友人以诗留念,并有“扇面必有书画佳者”之说,自此,手持折扇,成为当时高雅的象征,颇受文人雅士所喜。
折扇画的题材非常广泛,神话故事、人物鞍马、峰峦叠石、曲溪流水、村舍楼阁、闲草野花、虾蟹鸟虫皆能入画。明清扇面画高度反映了这个领域的艺术成就。明代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清朝的“四王吴恽”六家和“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都有扇画佳作传世。
扇面同时也是书法艺术的一片天地,篆隶楷行草,明清折扇中各体佳作都有,书画扇面常是一面画,一面书,相得益彰。民国时期、当代以来,书画折扇也是佳作频出。
-
-
折扇在明代究竟流行到何种程度?从后世的明代折扇收藏的数量上也能窥见一二。
在清朝,大家就已有收藏折扇的意识了。仅《石渠宝笈》中所著录的收集明人折扇集册就多达43种,折扇扇面就有786幅——这还没包括民间收藏。
-
小扇乾坤大,扇面作为折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上面体现的文人字画,因颇具特色的形制为我国历代书画家所喜爱,也因此受很多藏家大力追捧。
今天很多藏家爱好扇骨的收藏,一是名贵材料越来越珍稀,二是好的制扇艺人更是难觅,因而扇骨的价值节节攀升。扇骨藏蕴着我国精湛的各色工艺,有着一批手艺绝伦的艺人工匠。
好的扇骨本身就是风雅之物,亦是大家历来喜爱的玩赏品、收藏品。清朝大书画家赵之谦曾扇骨铭曰:“扇之骨,可刻铭,无此骨,扇不成,是一定法,难变更”、“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易慎取舍,知轻重”。前刚诙谐有趣,后则语出自《周易系辞下》,以扇骨喻人之风骨,可谓微言大义,意蕴深远。
折扇的扇骨于窄骨扩张为宽骨,由小骨不到十根增添为十几、二十几和三十几根之多;从材质上看,由最初的松木、桧木做骨,又把
黄花梨
、紫檀、乌木等多种名贵木材引进过来,再将各种竹子精心制作,从而形成扇骨的竹子家族,至于兽骨、兽角、象牙、玳瑁,都可成为扇骨的材质;从雕刻等工艺上看,各类深浅雕、透雕、立体雕,各色漆雕、漆画、镶嵌,都用来服务于扇骨的美饰。
因此,若是与文房器搭配,也是别有一番意境。
它有书画,主要又是竹子做的,读书人爱好的东西它都有。竹子有节、虚心,作为一种身份象征,一种精神,这才是扇子的根本。
_
寓意,美好团圆祝福
#艺术 #传统人物 #童真童趣
在时属仲夏的端午节,扇子是不可或缺的日用品。《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端午节所需准备的各式物品中便包括“花花巧画扇”一项,即画有各式图案的扇子,“綀衣纨扇”则是刘克庄《贺新郎·端午》中所记南宋人的端午节装束。宋代皇上常在端午节赐扇,这类扇面绘画内容与端午节令密切相关,具有浓厚的夏日气息。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记载皇上分赐诸阁分、宰执、亲王的端午节礼物中,便包含“御书葵榴画扇”一项。宋代端午节并非只有一日,依照杭都风俗,初一至端午连续五日,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应时的花卉果物、药草等物品,甚至一整个月都要焚香。供养时令花卉也是端午节的应景活动,《西湖老人繁胜录》便说“惟重午不可无花供养,端午日仍前供养”,此时“葵榴斗艳、栀艾争香”,蜀葵和石榴花正是仲夏时节盛放的花卉,观者一见葵榴画扇,便能感受到端午的节令气氛。南宋杭州的端午时节,“茉莉盛开,城内外扑戴朵花者,不下数百人”,夏日艳阳下白得发亮的茉莉花瓣,亦是强烈的节令景象,挥动绘有折枝茉莉的纨扇时,仿佛飘来浓郁花香,消解暑意,提神醒脑。
图1
除了因应时令,有一类南宋画扇上的图像还隐含祝福之意。画家以图像元素的组合来对应文字上的隐喻,例如画有螽斯和瓜类的团扇,即对应《诗经》以螽斯和绵绵瓜瓞来比喻子孙满堂、血脉不断,此类团扇经常用作订婚礼物。“五男二女”也是宋代经常使用的装饰图像,典出《诗经·何彼襛矣》,此篇描述周王之女王姬出嫁的华丽场面,西晋皇甫谧注曰,传说武王有五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故“五男二女”图像隐喻后代繁衍兴盛。根据宋代的嫁娶婚仪,下聘后三日,男女双方会准备礼品互赠,在男方赠与女方的礼物中,便包括一把“五男二女花扇”。
图2
波士顿美术馆所藏的《荷亭婴戏图》团扇(图2)画有五个男孩和两个女孩,据研究,这把团扇可能与皇室婚礼有关,而这个婚礼恰巧在端午节之前举行,因此绘画内容结合了节令情景与婚礼祝福,并充满夏日风情。宋代女性的端午应景装饰包括一把“孩儿画扇儿”,此类扇画可与今存的“婴戏”扇画相互对应。《荷亭婴戏图》的五男二女正在庭院中嬉戏,池塘里荷花初绽,院中柳树青青,粉红色的萱花正盛放,屋中的婴儿和妇女皆穿着半透明的轻薄纱衣,侍女正挥动一把长柄团扇招凉。此把精心绘制的宫扇融合了五月初的仲夏光景,“五男二女”的婚礼祝福与端午的应景主题“婴戏”,成为仲夏婚礼的完美纪念。
-
简言之,折扇是对生活美化的装点。一柄折扇,两种画面。一面历史,一面现实。一面书画,一面可能是空白,留给后人思考后填充。一把折扇几多情,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艺术的大千世界。
_
往期作品欣赏
#艺术 #传统人物 #童真童趣
-
-
- end -
非专业学术公号。分享我们看到、知道,
掌柜微信:sumuwansz
编辑 / 甘棠 图片 / 源于网络及原创!转载联系后台。
【免责说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黄花梨
,
檀香木
最近访问
头像模式
列表模式
相关帖子
•
广西黄花梨是什么木头?
•
玉雕里的那些“托儿”!
•
沉香贵在哪里?看看沉香五贵就知道了
•
严查!海南迅速查处黄花梨盗砍滥伐,五指山市森林公安局副局长被立案调查
•
黄花梨出现鬼脸的原理
•
木头造像成为佛像收藏潜力股
•
德云社是文玩博物馆?错了!看看赵本山徒弟玩啥,太壕了 !
•
徐政夫:古玩行业的许多人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
有一个地方让人了解过去的人干了什么,预感未来的人将要干什么
•
文玩黑幕,你了解多少?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猫猫0乔
672
主题
675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积分
0
收听TA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盆景小品
附石盆景
花果盆景
山水盆景
庭院小景
资源交流
图文推荐
20亿年前的巨大陨石砸出的大坑,坑内埋藏着1000吨黄金和大量钻石
2019-11-07
日本最著名的十大盆景 有些有800年历史 令人咋舌
2019-11-07
古玩圈寒冬来临,大部分收藏家穷的要命
2019-11-07
人类起源是陨石?陨石中发现疑点,人类的起源再次引发争议 ...
2019-11-07
陨石可遇不可求,但关键得认识特征,无球粒陨石的矿物混融状态 .
2019-11-07
热门排行
1
7点不同!缅甸黄玉和金膏玉的区别
2
常见的7种转运珠手绳编法,7种不同样式!图解
3
缅黄约战金膏玉
4
紫金鼠手串原来有这么多玩法!
5
陨石可遇不可求,但关键得认识特征,无球粒
6
日本最著名的十大盆景 有些有800年历史 令
7
古玩圈寒冬来临,大部分收藏家穷的要命
8
月球陨石被发现的数量为什么少?
9
山水盆景的制作办法图解
10
20亿年前的巨大陨石砸出的大坑,坑内埋藏着